这是一座澎湃发展新活力的现代化名城
中央和省级媒体记者看南京——
这是一座澎湃发展新活力的现代化名城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希李都夏思宇
6月2日下午至6月4日上午,由中央宣传部部署开展的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南京,来自中央和省级媒体的记者们用手中的纸笔和镜头,记录南京企业转型升级的故事,探寻南京高质量发展的脚步。
走进江宁区国家电网南瑞集团下属企业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展厅,“三道防线”系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这套系统保障了我国多年来未发生过大面积停电事故。光明日报记者刘习拿着采访本挤在采访队伍最前面,企业的自主创新精神给她留下深刻印象,“这里的一个个‘首创’‘首部’‘首台’见证着我国科技的发展,让我们感受到南瑞集团服务国家战略的坚实力量。”这几天采访下来,南京在刘习心中的形象更立体了。她认为,南京不仅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也是一座澎湃发展新活力的现代化名城,高校院所云集、科研创新人才集聚、产业链发展完备……这些都为南京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中新社国际部记者肖玉笛是第一次到南京采访企业,“这次采访,让我切实了解到确定性网络的广泛应用,它在医用器械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现在很少遇到停电,今天才知道,继电保护在维护安全用电方面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
在先声药业,记者们实地参观了洗瓶、灌装、包装等全流程。经济日报记者蒋波说:“这次采访,让我对南京生物医药产业有了全新认知。”在他眼中,南京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有着天然优势,包括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可以提供人才、各大医院可以提供临床资源等,“我相信,未来南京生物医药产业会有更大发展!”
“创新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灵魂。在先声药业,我听说这家公司每年研发费用占公司收入比例超过很多国际知名企业,让我非常惊讶,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南京生物医药企业坚持创新、敢于投入的勇气和决心。”科技日报记者张晔表示,近年来,南京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型药企,各类创新成果捷报频传,高端人才不断集聚,形成了国际有影响、国内有高度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为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南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运行管理中心大厅参观过程中,农民日报记者窦悦恒对无人机医疗血液运输场景印象深刻,“低空经济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民生方面有着广阔前景,特别是运用无人机进行血液运输这一应用令人眼前一亮。”工人日报记者陈曦也表示:“原来低空经济的发展空间和应用潜力这么大!”她感慨道,南京拥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众多高校的科教资源,科技基础雄厚,发展低空经济,南京可以说是因势而为、顺势而上。
几天来,中国妇女报江苏站站长茹希佳用一篇篇新闻作品记录着她眼中的南京,“近年来,南京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承接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工程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同时,南京还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未来已来,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