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3家企业、1296个项目,乡村与企业在石柱“双向奔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产业要振兴,企业是关键。
8月23日,“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主题系列发布会石柱专场,石柱县委副书记王凡鹏围绕石柱县持续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情况进行了介绍。
据了解,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以来,石柱累计吸引1183家企业投资25.3亿元、实施兴村项目1296个,在乡村振兴中实现了村与企的“双向奔赴”。
市场主体愿意来、留得住
王凡鹏介绍,石柱坚持政府搭台,让市场主体愿意来、留得住。
通过科学制定“十四五”专项规划,全面摸清并发布“自然生态、山地林田、集建用地、闲置资产”四张资源清单,确保产业规划与投资计划契合、资源清单与目标市场契合、服务保障与企业需求契合。
通过各类商会以商招商、以企招商、以情招商,吸引成功人士返乡、民营企业下乡、产业项目到乡,累计吸引1183家企业投资25.3亿元、实施兴村项目1296个。
在中益乡华溪村,依托当地扩大黄精种植规模,延伸黄精产业的链条,吸引了众多产业项目来到这里。石柱县巴府唐门食品在此投资建成了1290平方米黄精面条、黄精桃片加工车间,其生产的黄精面成功出口澳大利亚、新加坡等11个国家和地区。
乡村产业强起来、旺起来
石柱通过探索建立支部联建、企业联手、产业联盟、利益联结、基层联治“五联共建”发展机制,支持企业差异布局、错位发展、业态互补、相互带动,推动产业集群成链,让乡村产业强起来、旺起来。
在桥头镇瓦屋村,由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陶然居集团牵头打造的“陶然居瓦屋小镇”,如今成为了当地最具关注度的地方。它集传统民宿、数字酒店、演艺广场、体验项目、农业观光、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等于一体,是全国“万企兴万村”示范基地。
全国人大代表、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介绍,企业通过收储闲置房屋、流转撂荒土地等,盘活闲置资源开发陶然居瓦屋小镇产业项目,并以土地流转、房屋出租、就近务工、集体分红等方式,有效带动群众增收,助力夯实桥头镇乡村振兴产业基础。
在龙头企业带动下,累计吸引38家企业参与打造农文旅融合全产业链、30家企业参与打造艺术写生全产业链、26家民宿参与打造民宿休闲全产业链、28家企业参与打造文化生态体验全产业链。
同样位于瓦屋村的再别康桥民宿,便将艺术写生与民宿休闲有机结合了起来。该民宿由9栋农房改造而来,多间房屋的一楼都成为了艺术家们创作展示区域,并在一支“画笔”的笔迹串联下,形成了一道开放的艺术长廊。
同时,在石柱的艺术写生新业态发展背景下,众多学生的作品也将在此展出。来到这里,游客可以在感受自然的同时,还能欣赏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并可将心仪的作品购入收藏。
发展成果共分享、可持续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大众参与。王凡鹏介绍,石柱积极动员群众参与,探索企业、群众、村集体“三方共赢”模式,多渠道、多途径、多环节带动群众和企业、村集体一道共享发展成果,实现了发展成果共分享、可持续。
据了解,石柱自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以来,274家企业扩大了公司规模、10家企业获评“万企兴万村”行动优秀民营企业。
企业更有活力、群众更有奔头、乡村更有生机。通过政府配套和企业开发,交通干道全面升级,农村环境提质改善,文旅活动丰富多彩,广大游客慕名而来,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2023年,桥头镇各民宿组团全年接待游客约5.5万人次,来桥开展写生创作、实景采风活动约1500人次,沉静已久的“千年桥头”变得人气十足、充满生机活力。
目前,石柱95%的村集体年收入超10万元、中益乡华溪村获评全国首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村级典型案例;3.8万户群众实现户均增收1.9万元。
上游新闻记者 王梓涵 摄影 任君 实习生 白欣雨
编辑:杨虹责编:孔令强,周尚斗 审核: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