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健:“执政为民”与互联网特性高度契合
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已近30年。这些年来,美西方一些人和势力想用互联网“对付中国”和我们努力“过互联网这一关”的激烈博弈长期存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网络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分析这一局面的背后,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尤其是“执政为民”与互联网的基本特性高度契合。
第一,连接性——“团结带领全体人民”。Internet由 Inter(相互)和net(网)两个词组成,互联网的最根本特性之一就是通过数字手段连接一切。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不是西方意义上的执政党,她不代表任何一个特殊群体或者阶层,而是团结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先进团体。因此,不论是源自本质属性的群众路线,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一直都在努力“连接”每一个人,到基层、到端末。“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等等,都不是口号,而是每一位共产党员工作的标尺。
从“把支部建在连上”到“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枫桥经验”,都是基于共同的“连接”底色,互联网正在成为中国共产党加强联系群众、团结带领群众能力的一大助推器。
第二,普惠性——“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相比历史上的任何一种技术创新,互联网最具有拉平不同个体能力鸿沟的基础和能效,它在理论上可以让每个人便捷地获得进步的能力和渠道。中国共产党也是希望在自己的领导下,每个人做自己的主人,不断提升自身能力,进而参与治国理政,在追求个人梦想的过程中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实现“自由发展”。
以教育为例,数字化日益赋能教育公共服务普惠化、均等化、优质化。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全部接入互联网;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访客量超过11亿人次;“慕课西部行计划”基本实现西部高校全覆盖,等等。我们正在用互联网高效赋能个体的优势,“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
第三,交互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互联网的一大特征是交互性,交互的过程不是简单的互通有无,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互相启发,彼此助力,最终成就你我。就像算法推荐之所以能够成立,就在于每个人的数据与企业的算法互动而形成运转模型。最近大火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等,也是深度交互、互相训练的结果。互联网助力了当代社会的进步,使用互联网的个人和集体也在推动着互联网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无论是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网上意见征求活动,还是建立“最多跑一次”“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等基层治理工作机制;无论是政治协商,还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治理,中国共产党通过群众路线让亿万人民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主人翁、生力军。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实现了消除绝对贫困、完成全面小康的历史伟业。
无论是从中国共产党这一百多年不断发展和互联网在中国近30年发展历程的历史逻辑来看,从中国共产党把群众路线作为根本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工作路线和互联网具有的连接、普惠、交互特性的理论逻辑来看,还是从新时代十年以来的实践逻辑来看,它们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与互联网基本特性的高度契合性,也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在面对外来文化时展现的包容、学习、融合和创新能力。我们相信,在长期执政中,中国共产党将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最大增量的目标正在实现,并且一定能够完全实现。(作者是人民网党委委员、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