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第一次核试验留下新发现:不可能晶体成真了

1945年7月16日,人类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实验基地(三一点)爆炸。

本周,此次核爆留下的神秘物质登上了美国权威期刊《国家科学院院刊》,即所谓“准晶体”。

和普通晶体不同,准晶体的原子结构仍高度有序但不会重复,它于上世纪80年代由Daniel Shechtman发现。更特别的地方在于,准晶体遵循五次旋转对称,也就是说如果它旋转360度,它在五个方向上看起来都是一样的。 Shechtman最终因这一发现获得了201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图片来源:Luca Bindi,Paul J.Steinhardt

2011年,科学家们在陨石碎片中发现了准晶体。自那之后,科学家苦苦寻找其它高能过程是否也会制造出准晶体。

新鉴定的准晶体是在从爆心提取的红色三辉石样品中发现的,其由硅、铜、钙和铁组成。其中,硅来自于沙漠中的沙子,它在爆炸过程中迅速转化为玻璃,而高含量的铜似乎来自于用于进行测试线缆。

Steinhardt认为,准晶体可用于核鉴定科学,因为它们可以揭示核试验地点。准晶体也可能在其他恶劣条件产生的物质中形成,比如闪电击中岩石、沙子或其他沉积物时产生的闪电石。

热门相关:夜的命名术   万古大帝   移动藏经阁   移动藏经阁   移动藏经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