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万年前银河系中心发生大爆炸 由中心黑洞引发
一项新的天文学研究称,大约350万年前,银河系中心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电离能量爆发。研究人员指出,这次能量爆发称为塞弗特耀斑(Seyfert flare),开始于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附近。
距离地球20万光年的地方都受到了这次爆炸的影响。该研究表明,银河系中心比科学家原先认为的更有活力,对银河系的演变过程可能因此需要重新解释。
研究合著者、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Magda Guglielmo说:“这些结果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对银河系的认知,我们一直认为银河系是一个不怎么活跃的星系,其中心没有那么明亮。”
银河系的新视角:翘曲不平的盘面
塞弗特耀斑产生了两股巨大的锥状电离辐射喷流,它们划破了银河系,在麦哲伦星流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麦哲伦星流是从邻近的矮星系(麦哲伦云,包括大麦哲伦云和小麦哲伦云)延伸出来的气体云,距离银河系平均20万光年。
这次爆炸的规模过于巨大,只可能是由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核活动所引发的。这个超大质量黑洞被称为人马座A*(Sgr A*),质量是太阳的400多万倍。这一观点还需要进一步的论证,但研究人员表示,应该已经可以下结论了。
耀斑有点像灯塔的光束,想象一下,在一片黑暗中,有人开启了灯塔,灯光就亮了很短的一段时间。这项研究是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完成的,将发表在近期的《天体物理学杂志》(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银河系并不是平的
研究表明,我们所处的银河系是“弯弯扭扭”的,而不是以前认为的平坦圆盘。
天文学家对银河系中最亮的恒星进行了分析,发现它们并不像学术文献和科普书籍所显示的位于同一个平面上。波兰华沙大学的天文学家推测,银河系之所以弯曲变形,可能是由于过去与邻近星系发生了相互作用。
艺术家们将银河系描绘成一个扁平的圆盘,这种印象必须修改
新的银河系三维地图已经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在流行文化中,银河系是一个扁平的圆盘状星系,这一印象来自于对250万颗恒星的观测结果。然而科学家估计,银河系中可能存在25亿颗恒星,艺术家们的想象图只是粗略近似银河系的真实形状,我们对银河系的内部结构和历史仍知之甚少,部分原因是测量银河系外围恒星的距离极其困难。
为了获得更精确的图像,科学家测量了银河系中一些最亮的恒星的距离。这些恒星被称为造父变星,是建立银河系和河外星系距离标尺的标准坎德拉(天文学中已知光度的天体,是宇宙学和星系天文学获得距离的几种重要方法的基础)。它们都是巨大的年轻恒星,燃烧产生的亮度是太阳的数百倍。
大多数造父变星是位于智利南部阿塔卡马沙漠的拉斯坎帕纳斯天文台(LCO)通过光学引力透镜实验(OGLE)发现的
不仅如此,造父变星还会以与亮度直接相关的频率有规律地脉动,这使得天文学家能够非常精确地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测量结果令人惊奇。研究结果表明,银河系不是平的,远离银河系中心的地方显得翘曲不平。这种翘曲可能是因为银河系过去与邻近星系、星系间气体或暗物质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