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人了解泸州、爱上泸州

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12月27日,在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的“沽酒客”工作室,我们见到了一位憨厚健壮、朴实稳重的男生,他就是“沽酒客”的品牌主理人佘鑫。

从一名理科大学生到知识平台创作者,再到致力于做泸州故事的传播者,24岁的佘鑫和朋友们一起创作完善与泸州历史文化相关的词条,打造有温度的泸州文化IP,解读家乡、赋能家乡,让更多人和他一样,了解泸州、热爱泸州。

解读家乡 创作完善与泸州相关词条2000余个

在百度百科中,搜索“蒋兆和”,瞬间就出现了蒋兆和的人物经历、人物影响、后世评价等详实的介绍,让人不仅对“蒋兆和”有更清晰的了解,还对蒋兆和在泸州的经历有更深的认识。

蒋兆和、泸州博物馆、春秋祠、龙脑桥、报恩塔、泸州八景……这些与泸州历史文化有着紧密联系的词条,在百度百科中能有详实的介绍,离不开佘鑫和他的朋友们。是他们的创作和完善,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络了解泸州、爱上泸州。

“偶然一次机会,在网上搜索‘泸州市博物馆’的时候,发现词条内容很笼统、不准确。”佘鑫发现这一问题后,通过各方渠道联系了当地的知识平台创作者“泸透社”,学习如何修改编辑词条。

2017年,佘鑫从注册百度账号开始,查阅资料、现场勘查、拍照记录,不断升级账号,修改、完善“泸州市博物馆”这一网络词条,更新补充馆藏藏品数据、现基本陈列情况、专题陈列展览情况、代表藏品明青铜麒麟温酒器等内容,让“泸州博物馆”网络词条升级为百度最高标准词条“特色词条”得以对外展示。

“我是泸州人,生在泸州、长在泸州,对家乡的热爱,让我停不下对泸州历史探寻的脚步。”一朝入行,终生为业。在“泸州博物馆”这一词条的修改完善中,佘鑫不断了解、解读泸州历史,燃起了对家乡泸州的热爱。他说,希望通过不断完善更新“线上泸州”,让更多人认识泸州、了解泸州、热爱泸州。

从百度百科的小白到知识平台的创作者,佘鑫的平台账号也从一级到了十二级。7年的时间,他和朋友们一起完成了2000余个关于泸州的线上词条,涵盖泸州各地的红色文化、非遗文化、旅游景区、人物故事以及基础建设、政策法规等方方面面,总阅读量超过10亿。这些词条,不仅丰富并核准了网络关于泸州的信息,也让更多人了解泸州的故事,读懂酒城。

赋能家乡 打造有温度的泸州文化IP

2023年大学毕业后,佘鑫决定从线上转战线下,双线齐发力。“新机场的修建、高铁的开通、自贸区的发展,让我切实感受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佘鑫说,大学毕业后,他决定留在泸州发展,继续书写泸州的故事。

在“泸透社”的鼓励支持下,佘鑫在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注册了工作室“沽酒客”。“沽酒客”一词来源于白居易的《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工作室的名字,也意味着佘鑫将着手深耕泸州特产的品牌文化,为泸州特产创造更多的品牌价值,让泸州特产走出泸州、走出四川、走向世界。

作为“沽酒客”品牌的主理人,佘鑫经过不断思考和调研,在市场上首先推出了多口味的“沽酒客”花生米,深挖酒城文化,赋予泸州花生更高的品牌价值。“文人饮酒时,在雅集上常设置项目来增加趣味性。白酒搭配花生米,既是沽酒闲饮的文人雅趣,也是普通老百姓的日常习惯。”佘鑫谈到他第一个品牌产品选择花生米的原因时,开玩笑地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酒城泸州人民的“喝酒搭子”。

“发啦荔”,合江荔枝的品牌名字;“蜀南道”,泸州茶叶的名字……除了“沽酒客”,佘鑫和工作室的朋友们走访泸州各地,搜寻泸州特产,深耕泸州历史,塑造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IP,让泸州特产走得更高更远。

除了品牌名的推广外,在产品的外包装上,佘鑫也结合了泸州的地域文化特色,选用白塔、大剧院、酒麒麟、泸州港等城市地标,在一定程度宣传了泸州。

另外,佘鑫和朋友们也参与短视频博主“泸州叁老板”的创作,打造《老泸州系列》短视频,串联起古今泸州,以沉浸式方式对泸州地标进行实拍,通过短视频传播城市,实现文化赋能城市、文化赋能“沽酒客”产品的目的,半年时间内传播量触达人群超500万,有效播放量超到200万+。

从大学生到知识平台创作者再到品牌主理人的蜕变,虽然创业时间不长、收益少,但佘鑫觉得很有意义和价值。“以互联网为基因,塑造一个地方特色鲜明、区域领先的特色IP,把深厚的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有情感、有温度、有个性的文化IP。”对“沽酒客”工作室的未来,他有着清晰的规划和目标。(汪静、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