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主义倾向在欧洲引担忧,王毅:中欧合作大于分歧,是伙伴不是对手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丁雅栀】继上周欧盟委员会启动一项针对从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后,一份欧盟会议文件又要求欧盟“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减少在电池领域“过度依赖中国的风险”。近来,欧盟渲染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全球经济影响力的担忧,多次提及减少或摆脱所谓对华依赖,而中方则始终强调,中欧合作大于分歧,是伙伴而不是对手。

路透社17日独家报道称,一份由欧盟轮值主席国西班牙为欧盟会议编写的文件显示,到2030年,欧盟可能会像俄乌冲突爆发前依赖俄罗斯能源一样,在锂电池和燃料电池方面高度依赖中国,虽然两者可能性质不同,但严重程度相似。路透社称,其获得的这份文件将成为10月5日在西班牙格拉纳达举行的欧盟领导人会议上讨论欧洲经济安全的基础。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出于对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影响力的“担忧”,这次会议将讨论欧盟委员会的建议,以降低欧洲过于依赖中国的风险,并讨论欧洲向非洲和拉美地区多元化发展的必要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学者董一凡1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国由于自身产能和成本的优势,在欧盟相关产业中进口占比较高。而欧盟将进口比重高过度解读为“依赖”,表明其对能源依赖本身已经产生了偏执情绪。出于敏感心理,欧盟反复叫嚣对华“去风险化”,在绿色能源合作关系上作出一些长期性调整。

近来,欧盟出台了一系列绿色能源领域的保护性政策。8月17日,《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正式生效,包括中国电池企业在内的电池制造商若要在欧洲市场销售电池,将受到更严格的环境和尽职调查。9月14日,欧洲议会通过法案,计划确保到2030年,其任何战略原材料供应从单一国家的进口不得超过65%。英国《卫报》认为,这项政策主要针对中国。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日前在向欧洲议会发表年度讲话时还表示,中国的电动汽车可能很快就会遭受欧盟惩罚性关税及其他形式的进口限制。德国《慕尼黑水星报》17日引述该国维尔茨堡大学中国商业与经济系主任多丽丝·费舍尔的话表示,预计冯德莱恩想于本月晚些时候在北京举行的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之前发出一个明确的信息,双方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进行非常密集的谈判。董一凡分析认为,短期内,欧盟只能通过增加产能减少进口,但这种手段投资大、周期长,未来在成本上,也难以与中国竞争。

在欧盟内部,保护性政策不得人心。德国汽车研究中心负责人杜登霍夫向德新社表示,如果欧洲对中国进口产品采取措施,中国绝对会发起反击。而与中国决裂,将对德国汽车业造成极其严重的伤害。《华尔街日报》称,贸易壁垒可能会阻碍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的发展,但归根结底,欧洲汽车制造商需要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而不是寄望于通过政府给外来竞争增加一点额外阻力来解决问题。英国《每日电讯报》称,经济输家才会诉诸保护主义,靠躲在保护主义高墙后映射出自身弱点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亚洲专业咨询公司JPW Asia的西伯特对法媒表示,如果经济战爆发,大家全都深陷其中,最后很可能只有输家。

董一凡强调,欧盟推动所谓“去风险”“减少依赖”是一种政治性决定,是政治决定影响经济行为。他表示,过去40多年来,中欧经济合作的逻辑是在自由开放、相互包容、彼此合作的过程中实现共赢,经贸也成为中欧关系的“压舱石”。但自从欧盟提出对华三重定位,政治化、意识形态化、泛安全化的色彩就越来越明显。如果欧盟把中国当作对手或挑战,进而以政治化、安全化的思维去指导经济实践,那么必然会造成双方企业在合作上受到阻碍与冲击,使双方无论是产能合作还是经贸合作都付出不必要的成本,从而令欧盟自身的绿色转型和产业转型迟滞,这对双方来说都不是好消息。

对于欧盟的保护主义行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此前曾表示,出于政治目的人为设限,将干扰相关国际合作,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不利于产业发展,更不符合任何国家的利益。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会见马耳他外长博奇时再次强调,中欧合作大于分歧,是伙伴而不是对手。双方应继续秉持开放态度,坚定支持自由贸易,摒弃保护主义,实现中欧合作1+1大于2积极效应。

热门相关:我有一张均富卡   陆鸣至尊神殿   万象真经   凤逆天下:战神杀手妃   无上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