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用“法规镰刀”割除网上“语言文字杂草”

按照2024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计划安排,为整治网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规范使用乱象,塑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和育人生态,近日,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

语言文字是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载体,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观点的媒介。一个健康、规范的网络语言环境,有助于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百花绚烂”的网络语言环境,能体现文化的多元与繁荣,但是,网络语言文字,不能让“杂音”杂草丛生,不能让“歪形”步入邪路,不能被“歧义”带入陷阱。因此,我们要认识到网络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然而,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规范使用的乱象,如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这些问题不仅破坏了网络语言的健康生态,更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良好的育人环境构成了威胁。青少年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他们对于网络语言的接受度和模仿力极强。如果让他们在不良的语言环境中成长,很可能导致他们对语言的误解和误用,影响其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正常发展。

网络语言文字,要“百花绚烂”不要“杂草丛生”,我们每个人都是网络语言文字的“拔草人”。而说到底,清除网络语言文字的“杂草”法规才是“镰刀”,我们需要用“法规镰刀”割除网络语言文字的“文化杂草”。

整治网络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需要法规和科技的双重支持。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制定和实施更为严格的法规和标准,以明确网络语言文字的使用规范,打击各种违规行为;另一方面,借助科技手段,如开发语言识别软件、设立举报机制等,从技术和操作层面协助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同时,我们还需从教育入手,培养网民的规范使用意识,使每个人都成为网络语言文字的“拔草人”。

面对网络语言环境的复杂情况,我们需要用“法规镰刀”割除“文化杂草”。这里的“法规镰刀”指的是相关法规和制度,“文化杂草”则指的是那些不规范的网络语言使用行为。只有通过严格的法规和制度,才能有效遏制网络语言环境的恶化,维护网络语言的健康和纯洁。

专项行动聚焦部分网站平台在热搜榜单、首页首屏、发现精选等重点环节呈现的语言文字不规范、不文明现象。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网络语言文字的“拔草人”,积极参与到整治网络语言乱象的行动中来,清除网络语言文字的“杂草”,塑造一个健康、规范的网络语言环境。网络语言文字,要“百花绚烂”不要“杂草丛生”。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郭元鹏(十堰“红笔”网评团队)

责编:詹蔷【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