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铁路助力国际经贸发展“提档升级”
作者:钟炼杰 袁涛
中老铁路开通运营3年以来货运业务蓬勃发展,物流运输版图不断拓展,为国际经贸往来注入了强劲动力。(1月6日《中国网》)
截至目前,中老铁路全线累计运输货物已超过5000万吨,跨境货物列车每日开行数量由开通初期的2列增加至目前的18列,列车牵引吨数由2000吨增至2500吨,累计运输跨境货物达1158万吨。三年来,中老铁路为国际经贸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翻开了崭新篇章。
运量大化成发展优势。依托中老铁路,中国制造的机电产品、农产品以及老挝、泰国的天然橡胶、热带水果等“双向奔赴”,实现全程“门到门”运输,有力促进了沿线经贸往来。目前,跨境货物运输已覆盖老挝、泰国、越南等10余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运输品类由初期的橡胶、化肥等扩展至电子、光伏、通信、汽车等2900多种。
速度快引来科技创新。入境货物提前申报、“铁路快通”、多式联运“一单制”等创新模式,成功吸引71家客户落户,在磨憨口岸货场,中老铁路引入5G、北斗、AI等技术,打造数字化、智能化货场,极大地提升了装卸作业效率。在中老铁路的带动下,东南亚国家正稳步推进铁路建设和战略对接,地区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提升。
环境优便利民众出行。通过精准投放运力,丰富客运产品,优化站车服务等一系列举措,中老铁路旅客发送量持续增长,为旅客跨境旅游、学习、经商等提供了极大便利。除此之外,启用互联网手机APP售票系统,拓展老挝当地银行电子支付渠道,增设万象市、琅勃拉邦市内售票点等,都为老挝人民购票提供方便,进一步提升了旅客出行体验。
开通运营三周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依托中老铁路与外界连通,越来越多的沿线居民开启了新的生活。如今,中老铁路已成为两国人民的幸福路、团结线、独具风情的旅游路、助力振兴的兴边路。
一审:叶力
二审:陈鹏
三审: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