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野:和平是两岸民意最大公约数
近期,马英九访问大陆祭祖、蔡英文执意窜访美国“谋独”再度在岛内引发热议,中国大陆对民进党当局“谋独”挑衅行为的坚决反制更引发岛内民意激烈震荡。台某知名人士投书国际传媒,痛陈当下岛内社会已出现巨大分裂,一些人主张与大陆相向而行,另一派主张“抗中”到底,两派尖锐对峙。
自去年以来,经历过佩洛西窜台、美迫使台积电赴美投资、我强力反制“台独”分裂势力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台湾社会,“台海未来是冲突还是和平”暌违十几年后再度成为各界争议焦点,是“避战谋和”还是“抗中保台”已然成为台湾民众难以回避的战略抉择。
但笔者认为,台湾社会首先需要讨论和思考的是,“台海冲突与和平”的讨论为什么会卷土重来?为什么2008年以后的十几年,台海能有效保持和平,岛内民众可以安心享受两岸和平红利?为什么2016 年以后台海会再度出现浊浪逆流,当下更是出现恶浪侵袭的场景?为什么相当多的台湾民众遗忘了当下两岸其实仍处于内战尚未结束的特殊状态?为什么会有一些台湾民众对我们一直坚持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主张闭眼不见,却自我催眠式地希望甚至认为可以“永远维持现状”?从更长的历史角度上看,当前两岸关系出现的风险与波折在提醒一些人,帮助他们再一次认识到台海和平并不是如同路边的蒲公英一般唾手可得,它需要两岸有识之士运用共同的中华文化所赋予的智慧与毅力携手努力。
自去年至今,台湾社会“避战谋和”的声音日趋高涨。从岛内各项民意调查来看,呼吁两岸和平、赞成支持两岸正向交流互动的意见逐渐成为岛内民意主流,所以我们能看到马英九先生访问大陆的“祭祖之旅”暨“和平之旅”不仅在大陆受到欢迎,也在蓝绿阵营壁垒分明的岛内社会获得高声量支持。事实上,“和平”也可以说是两岸民意的最大公约数,尤其是经历过新冠疫情等重大事件后,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条件几乎是全民共识。两岸应该围绕“和平”这一基点,通过深化各领域融合发展,不断扩大“同心圆”。
树欲静而风不止。在我们全力推动“和平发展,以融促统”过程中,“台独”分裂势力与境外干涉势力也正极力在岛内外搅起风浪。当前岛内民心民意的分化,正是“反独促统”与“拒统谋独”两股力量激烈拔河的结果。对此,我们需正视台湾社会“抗中保台”民意思潮背后的复杂成因。事实上,1949年以后,台湾与大陆便处于分离状态。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逐步恢复交流,双方了解逐步增多,但客观而言,两岸差异仍较大,两岸“扩同融异”将是一个长期过程。而在民进党当局和绿媒的刻意操弄下,台湾社会一些人身处与大陆隔绝的“信息茧房”中,对大陆日新月异的发展知之甚少,对大陆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更是充满误解与偏见。无怪乎岛内不少民众会对于“台独”分裂势力鼓吹的“和平保台”论调半推半就;也无怪乎还有台湾民众对美国给予厚望,甚至幻想在中美战略博弈下有机会“和平独立”……
因此,笔者更愿意将当下岛内民意“避战谋和”与“抗中保台”的分化视为台湾民众逐步觉醒过程中的一个片段:中美战略博弈的深化、岛内外“反独促统”与“拒统谋独”的拔河在台海持续引发震荡,最终会彻底击碎一些人“维持现状”的幻想,逐步明晰两岸和平发展必然会走向统一;美国对台湾的索求无度甚至不惜“毁台制华”与我们坚决的反制最终会击碎“台独”政治人物以及绿营支持者“倚美谋独”的幻想;大陆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和两岸融合发展的持续推进最终也会击破岛内的“信息茧房”,会有更多台湾普通民众体认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对自身福祉的最好保障。
这个过程非常艰辛,也会充满波折与挑战。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们有信心,有耐心,更有决心。(作者是正奇经纬智库特约研究员)
热门相关:正牌韦小宝之奉旨沟女粤语 里奥 年轻的嫂子5 特警新人类国语 芭蕾复仇曲